在盘州市禁毒工作中,有这样一名同志,为了“不求回报、只希望千家万户不要因为毒品而家破人亡”这一铮铮誓言。为了这一誓言,矢志不渝、勇往直前、无悔青春、辛勤耕耘、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在禁毒的路上一干就是16年,他就是现在盘州市双凤镇禁毒专干花睿。
——与禁毒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2006年9月,通过退役军人事业单位招考被分配到城关镇工作的花睿,报到的第一天就被分到禁毒办,与禁毒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刚来的时候我被分配到档案室负责禁毒档案管理,对于很多人来说档案管理是一个枯燥、乏味、繁琐的工作,但它却为我了解禁毒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花睿这样说。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这段时间里,花睿对每一份禁毒档案都耐心整理,不到一星期时间就将各种禁毒档案整得规范有序。由于对工作的认真负责,花睿从禁毒档案管理岗位调换到宣传岗位。新工作新挑战,由于文化水平不高、不会电脑操作等诸多因素,花睿开展工作时遇到了许多挫折,甚至还闹出了许多笑话。面对困难,花睿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努力“充电”,不断提升文化水平。他相继在贵州省委党校、国家广播电视大学学习深造,还参加了云南省毒品预防教育师资培训班,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很快提升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后期开展工作也更加得心应手。
——毒品危害实例牵动于心。2007年某天下午,花睿同志在上班途中突然被一杵拐杖、步履蹒跚、满头白发的老大娘拦住,用力拉着花睿同志的双手,神情紧张急迫的说道:“花同志,请你救我!请你救救我!”。花睿同志被突来情况吓了一跳,心理莫名惴惴不安!多年来的禁毒工作直觉告诉自己,面前的这位老大娘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否则不会这么慌张,这么恐惧!花睿立即把老大娘搀扶到自己办公室,倒上一杯热开水并安慰老大娘不要惊慌,有事请慢慢说。“花同志,我家门不幸啊,我老伴走得早,只留下我和一个儿子相依为命,由于我疏于管教,我的儿子一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不知什么时候吸上了毒品,隔三差五就跟我要钱,我不给他就对我拳打脚踢,家中凡有值钱的东西都被他卖掉了!今天又拿着菜刀对着我大吼大叫,威胁我说:老东西,我要钱,要是你不给,老子就把你砍死!”,幸好在左右邻居的帮助下,我才得以逃脱啊!我是哪辈子造的孽啊!”老大娘哽咽的说道。“花同志,你看我脸上、手上、脚上、身上的伤都是我那不孝子给折磨的!”老大娘边说边撩上袖子和裤腿,露出满身伤痕。“花同志,我恳求你们把我那不孝的吸毒儿子抓去强制隔离戒毒,好让我过几年好日子,大娘我求求你了!”,话还没说完,老大娘双膝跪倒在地不肯起来!花睿同志双眼含着泪花把老大娘搀扶起来并安慰说道:“老大娘,你别着急,看着你老这样,我非常心疼和难过,请你老放心,你儿子的事我们稍后会处理,当务之急,是你老的身体重要啊!我先把你送到医院进行诊治,若无大碍,我再把你老送回家中疗养,好吗?”。经老大娘同意,花睿同志把老大娘送到医院并全程陪同诊治和付清医药费,后联系派出所民警一道把老大娘送回家中,同时对其儿子实行抓捕。当送老大娘到家中推开门一看,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用层板铺垫的床上躺着一具冰凉的尸体,走进一看正是老大娘那不孝的儿子,大腿上还留有未来得及拔出的注射器,身边留有一小包注射未用完的毒品。当老大娘看到自己死去儿子哭着说道:“不孝子,走了,终于走了,从此我终于能清静了,我终于能过上好日子了!”。亲身经历过这桩毒品危害实例后,花睿同志深知禁毒工作的重要性,从此在他心中就萌芽出了“我不求回报、只希望千家万户不要因为毒品而家破人亡”这一禁毒愿望。
——开拓创新务求禁毒工作新成效。为了更加规范和促进全镇禁毒工作健康有效开展,花睿结合长期从事禁毒工作经验,总结提炼出:基层戒毒治理“3+”举措、无毒村居创建“六大举措”、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危害“九项措施”、禁毒委成员单位禁毒工作“三大体系”、禁毒重点整治“三盯紧”“三净化”措施并成功运用到日常工作之中,合力推进禁毒工作向纵深发展,全镇禁毒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镇禁毒工作呈现出:现有吸毒人员数、新增吸毒人员数、被打击贩毒人员数、吸毒人员复吸人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数得到持续下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率、吸毒人员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数、人民群众对禁毒工作知晓率和满意度持续提升;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基本禁绝、在校学生和青少年“零涉毒”、吸毒人员“零肇祸”、外流人员“零贩毒”、制毒案件“零发生”的“五降三升四零”良好态势。
“禁毒工作宣传必不可少。如何更好的开展禁毒宣传?这是花睿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花睿发现以往摆摊设点的宣传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起到的宣传效果有限,为扩大受众面,他总结提炼推出“让禁毒常识扎根群众、让外出人员绷紧禁毒弦、让社会面涉毒人员警惕法律高压线、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绿色无毒、让行业领域远离毒品合法经营、让广大党员干部担当禁毒排头兵、让禁种铲毒意识根植基层、让网络媒体时刻传播禁毒好声音”禁毒宣传八让工作法。深入推进禁毒宣传教育持续开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对毒品及其危害、禁毒法律法规、村居民公约、禁毒工作等内容有更深刻的知晓,不断增强全民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助推禁毒宣传工作向纵深发展。据初略统计,花睿常常亲自深入学校、单位、场所、社区、进农村、行业、进家庭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宣传平均每年达200余次场次以上。他总是不厌其烦、语重心长、长期植入宣传讲解禁毒知识,已成为了学生们口中的“花老师”、村居民心中的“小花同志”、吸毒人员口中的“花教官”、干部职工中的“花大妈”。
“做好吸毒人员的动态管理和服务管理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为了管控好吸毒人员,花睿与各村居干部、网格员、村居民交谈,认真听取他们关于吸毒人员管理意见和建议,通过入户走访、集中清查等形式,深入开展吸毒人员动态管理工作,实现了涉毒人员底数清、情况明、轨迹实,吸毒人员复吸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现有吸毒人员得到了大幅度下降,戒断三年未复吸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吸毒人员是生了“病”需要照顾的病人,只有走近他们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在开展吸毒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中,花睿深刻体会到只有根据吸毒人员实际情况和生活需求,实施关爱帮教措施和个性化服务,积极帮助解决心理、生理、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在日常吸毒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中花睿提议并引领干部职工、村居两委干部、网格员采用结对子、交朋友、拉家常等多种形式,对吸毒人员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人性化帮教。通过帮教,不少吸毒人员都重拾信心,走上了自力更生和发家致富的生活之路。截止目前共对1089名吸毒人员家庭实施“平安关爱”行动,共落实帮扶关爱资金65.95万元(其中落实医疗保险1087人补贴资金3.66万元、落实医疗救助1人补贴资金5000元、落实救助吸毒人员家庭未成年子女20人救助资金4.99万元、落实低保88人低保金50.9万元、落实其他帮扶救助10人救助资金5.19万元、禁毒扶贫建档立卡39户128人);安置就业750人(其中集中安置10人、公益性安置6人、自谋职业641人、自主创业93人);成功戒断毒瘾回归社会吸毒人员900人。
——亲情帮扶让吸毒人员重拾信心。兰某,现年50岁,1997年不慎染上毒瘾,被强制隔离戒毒3个月。出所后又相继吸食毒品4次,分别被劳动教养2次、强制隔离戒毒2次,后于2010年被责令社区康复三年,2013年成功戒断毒瘾。兰某染上毒瘾后,妻子和儿子由于不能接受其吸毒事实,相继远走他乡,并与其断绝关系,此后再无往来。兰某在2008年由于吸食毒品过量产生幻觉后摔伤,导致脊椎受损。随着脊椎日益变形压迫神经,下肢肌肉逐渐萎缩致使瘫痪,从而丧失了劳动力,家庭贫穷潦倒。在得知兰某基本情况后,花睿同志多次到兰某家中详细了解其身体、生活、经济收入情况后,帮助其申请纳入低保救助,让兰某的生活得到了保障。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花睿同志又对照扶贫标准于2014年将兰某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并结合“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在生活上给予低保提标救助、修整住房、医疗上给予医疗代缴和报销救助。通过帮扶,兰某于2019年度实现了脱贫。“这么多年来,花睿同志不但不把我当作吸毒人员看待,而且时常都会到我家中嘘寒问暖,关心我的身体生活状况,帮助我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我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我真心感谢和对我的不放弃。”兰某感恩的说道。
——热心帮助让吸毒人员发家致富。袁某,现年41岁,1999年因识人不清和辨别是非能力差,不幸染上毒瘾,被劳动教养3年,出所后又因交友不慎和讲哥们儿义气相继吸食毒品5次,分别被强制隔离戒毒4次、社区戒毒1次,后于2019年被责令社区康复三年,现为正在执行社区康复人员。袁某吸食毒品前家庭很富裕,父母慈爱、妻子贤惠、儿女活泼可爱、生活幸福美满。袁某染上毒品后而变得支离破碎,袁某一次次吸食毒品,父母和妻子一次次压下憋在心中的愤怒,一而再再而三地原谅了他的过错,要求他必须断绝“毒友圈”,做一个遵纪守法和堂堂正正的男人,并举全家之力帮其戒断毒瘾,可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也许是心瘾难控,也许是“毒友”的引诱,他一次次地掉进了毒品深渊而不能自拔。妻子对他彻底失望,多次提出离婚无果后含泪抛下一双儿女远离他乡,并与其断绝关系,至今再无往来。父亲因为恨铁不成钢,父子俩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甚至恶化到了无话可说无情可讲的僵硬状态。他正在就读初三的女儿讽刺地对他说道:“我有一个吸毒的父亲,好了不起!我们的生活将因你吸毒的历史而“快乐”,长大后的事业因你吸毒的历史而“功成名就”,漫长的人生因你吸毒的历史而彻底“辉煌”!妻子的远走、父亲的疏远、女儿的讽刺再加上一事无成让他自己感到十分迷茫,一直在游离在边缘,不知何去何从!在从网格员口中得知袁某的基本情况后,花睿同志会同社区民警、村支两位干部、网格员一道多次到袁某家中了解袁某生理、心理、思想、就业、家庭关系等状况,并根据袁某实际情况制定了可行的帮教计划,实施关爱帮教、家庭关系修复、就业推荐帮扶等个性化服务。目前袁某已成功的从生理和心理上戒断毒瘾,身心得到了康复。经就业帮扶,袁某已自主创业,成功经营了一家餐饮店。在菜市场、餐饮店、家中都时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每月基本上都有3000元至4000元的经济收入。“我爸爸变了,终于变了,不再是以前陌生的爸爸,他每天都要亲自接送我们上下学,放学后寸步不离守护在我们身边辅导我们学习,闲暇之余还时常教导我们要遵纪守法和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他的女儿开心地说。“我的女儿在读初中三年级,儿子在读小学三年级,姐弟俩成绩一直很好,我不想也不会再误入歧途,让我灰暗的历史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与人生。对于从前犯下的错,我很后悔,我现在最希望的是我的父亲能原谅我,与我重建父子亲情,最希望我的妻子能原谅我,与我破镜重圆。真的很感谢政府和花睿同志对我在生活上、家庭上、就业上的帮助扶持,让我堂堂正正做人!”袁某心情激动且含着泪花深情的说道。
——阳光点亮回归路 。很多吸毒人员因为长期吸毒,好逸恶劳,加之社会各界对吸毒人员的歧视和排斥,使部分想就业的吸毒人员难以实现再就业。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花睿同志在双凤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推广“阳光工程”建设,大力引进企业帮助吸毒人员解决就业。2014年4月阳光棐尔伊丽有限公司入住城关镇,该公司自成立以来,长期秉承履行社会责任的初心,主动参与吸毒人员平安关爱行动,竭力为吸毒人员再就业点亮“回归之路”。近年来共累计安置吸毒人员270余名,因工作成效明显,于2017年被贵州省禁毒委员会评为“全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建设优秀企业”。花睿同志时常深入到公司与康复员工进行交谈,亲切鼓励康复员工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就业平台,要懂得感恩,要树立信心决心恒心,重塑自我,服从管理,勤奋工作,安心工作,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多数安置人员通过安置帮教,成功融入了社会,有的开起了农家乐、有的开起了特色小吃店、有的当起了包工头、有的甚至还当上了老板。
现年39岁的花睿以实现“我不求回报、只希望千家万户不要因为毒品而家破人亡”这一愿望为工作动力,以“缉毒就是积德、禁毒就要尽责”为工作目标,在平凡的禁毒工作岗位上已经默默奉献了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