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是全国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今年的主题是“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为加大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公众防范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厚植全民防非、主动拒非的良好社会氛围,近日,六盘水中院组织干警参加六盘水市2025年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集中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六盘水中院干警将防非拒非等法治宣传手册、购物袋发放给现场群众,并就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相关工作向群众进行现场答疑,通过释法明理的形式向群众宣讲相关法律法规,耐心解答人民群众的法律问题,引导群众做到自觉抵制、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人民法院在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中承担的主要职责 1.依法审判:严格依据《刑法》(第176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第192条集资诈骗罪等)及相关司法解释,对非法集资犯罪活动进行公正、高效的审判,对犯罪分子依法判处刑罚,形成强大震慑。 2.全力追赃挽损:在审判过程中,将追缴涉案资产、最大限度为受损群众挽回经济损失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查明资金流向、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措施,努力减少群众损失。法院的判决是追赃挽损的重要法律依据。 3.加强司法协作:与公安、检察、金融监管等部门紧密协作,形成打击合力,共同织密防范非法集资的天罗地网。 什么是非法金融活动? 非法金融活动是指未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依法批准或超越批准范围,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提供金融服务或进行其他金融交易的行为。其核心特征为: 1.非法性:未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如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依法许可或违反许可规定。 2.利诱性: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给付高额回报(如“保本保息”、“高额返利”、“一夜暴富”)。 3.社会性:面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广大公众)吸收资金。 如何识别常见非法金融活动“画皮”? 非法金融活动常披着“合法”外衣,极具迷惑性,常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 1.非法集资: 以“投资项目”、“养老服务”、“虚拟货币”、“区块链”、“原始股”等名义,承诺高额利息或保本付息,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2.网络传销:打着“电商”、“微商”、“共享经济”、“消费返利”等旗号,要求参与者缴纳费用或购买商品获得加入资格,并发展下线,形成层级关系,按发展人员数量和层级计酬。 3.非法放贷:未经批准从事放贷业务,通常伴随“套路贷”、“校园贷”、“裸贷”等,设置高利贷、砍头息、暴力催收等陷阱。 4.虚假金融平台/理财:设立虚假的P2P平台、外汇交易平台、贵金属交易平台、理财产品等,诱骗投资者投入资金后卷款跑路或操控交易数据导致亏损。 5.“养老”、“收藏品”投资骗局:针对老年人群体,以“高额回报”、“保本升值”为诱饵,推销虚假的养老公寓项目、艺术品、纪念币等收藏品投资。 遭遇非法金融活动怎么办? 1.及时报案: 一旦发现可能参与非法金融活动或资金无法兑付,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相关证据(合同、转账记录、宣传材料等)。 2.依法维权:通过合法途径(如参与涉案资产处置程序、民事诉讼等)主张权利。切勿采取非法手段维权。 3.关注信息:留意相关案件办理机关(公安、法院)发布的公告,了解案件进展、登记方式及资金清退安排。 防范要诀:谨记“四看三思两不要” 验明正身“四看”: 一看资质: 投资前务必通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中国证监会官网等权威渠道,查询该机构或产品是否具备合法金融业务资质。无牌照=高风险! 二看范围:了解其获批的经营范围,警惕超范围经营。 三看人员:了解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资格。 四看项目:深入了解投资项目或产品的真实性、资金投向、盈利模式。对宣传资料保持怀疑,多方核实。 理性投资“三思”: 一思自己是否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不熟不做! 二思产品是否符合市场规律?超高收益必然伴随超高风险,甚至就是骗局! 三思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绝不借钱投资、抵押房产投资!投资要量力而行。 保护信息“两不要”: 不要轻易泄露: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个人敏感金融信息。 不要委托代办:不让他人代操作手机银行、网上支付。 郑重提醒 组织、领导、参与非法金融活动,构成犯罪的,将依法受到法律的严惩。根据《刑法》规定,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罪名,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同时,参与传销活动本身也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守护好自己的血汗钱、养老钱,务必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理财。增强法律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是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最有效的盾牌。让我们共同抵制非法集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